間伐對密度較大的銀杏樹用材林進行間伐,與相同密度不間伐的林分相比,雖不能增加木材產(chǎn)量,但能提前收獲部分小徑材,得到早期收入。保留木的營養(yǎng)面積擴大,徑生長量有較大的增加,在主伐時可收獲部分直徑較大、價值較高的木材。在山東莒縣對行株距3米×6米的I-69/55銀杏樹林分進行間伐試驗,在5~6年生時,隔1株伐去1株,或隔2株伐1株。到九年生時,與不間伐的對照林分相比,間伐1/2的處理,平均胸徑大3.9~4.0厘米,單位面積蓄積量減少10%~11.9%;間伐1/3的處理,平均胸徑大1.8~1.9厘米,單位面積蓄積量減少4.4%~6.7%。
20世紀(jì)90年代以前,山東大部分銀杏樹用材林的造林密度較大,魯南、膠東普遍采用每畝55~42株(株行距3米×4米~4米×4米)的密度,魯西常采用每畝33株(株行距4米×5米)的密度,適合培育民用中小徑材,不適合培育膠合板等用途的工業(yè)用大徑材。為了滿足市場對大徑材的需求,提高木材的利用價值,對現(xiàn)有的立地條件好、有培養(yǎng)前途的較大密度林分可進行間伐。每畝55~33株的林分,于造林后4~5年、林分平均胸徑16~18厘米時間伐,間伐木供檁材和造紙材使用。間伐強度可按株數(shù)的1/2,銀杏樹對于生長整齊的林分,可隔行或隔株間伐;對生長不整齊的林分,要保留長勢旺、干形好的林木,伐去長勢弱、干形差的林木,同時兼顧保留木分布均勻。間伐必須及時,避免因間伐過遲,致使保留木對間伐的反應(yīng)不大,樹冠難擴展,得不到好的間伐效果。間伐后保留的林木,要加強土肥水管理,促進樹冠的擴展和林木的生長。隔行間伐后成為株行距4米×8米~4米×l0米的林分,林下光照明顯改善,還可再間種農(nóng)作物兩年。當(dāng)林齡12年以上時,保留木的胸徑可達(dá)30厘米左右,再供主伐利用,可生產(chǎn)部分大徑材。
對于新營造的銀杏樹用材林,應(yīng)根據(jù)培育的目的材種選擇適宜的造林密度和采伐年齡。培育小徑材適當(dāng)密植,培育大徑材適當(dāng)稀植,一般不進行間伐。因為若培育小徑材,輪伐期短,沒有必要間伐。若培育大徑材,先密植再進行間伐的林分,不如適當(dāng)?shù)南≈?。銀杏樹是喜光樹種,多數(shù)歐美銀杏樹、美洲黑銀杏樹及毛白銀杏樹無性系的樹冠在幼林階段已基本定型,在密植的林分中形成了較窄的樹冠。
間伐后的保留木,樹冠的擴展和直徑的生長總是趕不上同齡稀植林分的林木。如果間伐過遲,對保留木的不利影響更大。間伐木多是小徑材,銀杏樹間伐木的材積與主伐時的木材材積相比,所占比例不大,產(chǎn)值也不高。適當(dāng)稀植的林分,雖無間伐小徑材的收入,但可以延長農(nóng)林間作年限,增加間作作物收入,也可起到充分利用土地和長短收入結(jié)合的作用。
意大利銀杏樹研究所的研究資料表明,在培育大徑材時,先密植再間伐的方式,產(chǎn)量和經(jīng)濟收入是不合算的。